【老人心灵呵护十大技术】用心倾听
发布者:十方缘    查看:9599    日期:2016-03-25 17:17

十方缘 爱与陪伴 老人心灵呵护十大技术 《用心倾听》(视频)

https://v.qq.com/x/page/z054677p1r1.html



一、什么是用心倾听

倾听,是人的一种重要的能力。所谓用心倾听,是将自己的身心安顿好,与交流对象建立起真挚和诚恳的连接。不只是听懂对方的话语,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言语的倾听,读懂对方的心思,感受其喜怒哀乐,分担其忧悲苦恼,明了其爱恨取舍,让其情绪得到释放,使其纠结得以开解。更进一步讲,甚至可以帮助其明白事理,看清真相,悟出人生世道的自然规律。

跟老人在一起爱与陪伴,用心倾听显得尤为重要。一般情况下,人在退休或者进入老年以后,社会生活环境的改变很容易使老人难以适应,甚至无所适从。原来构成自己主要社会关系的工作关系突然中断,工作和业务上的往来顿时成为空白。这时,老人的大量闲暇和精力无处释放,生命的智慧和工作的热情找不到可以发挥的地方,很多人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被社会边缘化的感觉,挫败、无助,进而落寞、无聊。在家庭关系中,往往由于子女忙于工作和各自的家庭,难得有充足的时间来陪伴老人,即使常来看望,也是时间苦短,来去匆匆。而且,老人语言表达的特点就是喜欢重复过去的事情,给人唠唠叨叨的感觉,子女家人容易不胜其烦,常常粗暴打断。没有可以交流的对象,没有愿意倾听的受众,是老年人孤独寂寞的主因,也是生命中难以承受之重。

用心倾听的技术,就是让我们做一个真诚而又虔诚的倾听者,不管老人说什么,不管老人说几遍,我们都与老人同在,让老人的故事和情感都通过语言的诉说倾泻而出。在年轻人看来,老人似乎经常是在重复述说相同的故事,但实际上,对老人而言,每一次述说都是崭新的。若被粗暴打断,或者无人耐烦地倾听,老人会很受伤害。因此,每一次倾听,都是第一次听到。这样,老人很开心,我们也很释然。

很多老人孤独感比较强,喜欢说话,那么用心静静地听着,不是同意他所有的观点,但是认可他所有的情绪。静静地听着,及时觉察到他生命的闪光点,及时表达对他的赞赏和肯定,让他找到自己飞跃的力量。用心倾听老人的感受,不分析、不评判、不下定义,就是爱与陪伴,就是我们全然地在一起。

只要老人还具有语言表达的能力,或者还能通过书写或手势等肢体语言来表达,那么用心倾听的技术几乎可以适用于所有老人。可以与用心倾听搭配使用的技术手段有祥和注视、抚触沟通、同频呼吸、同频共振等。

二、倾听时如何做到用心

世间至难之事,在于用心;至易之事,亦在于用心。用心若只是流于概念或口号,便无实际效用。事实上,用心与否,时时刻刻体现在人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的每一个瞬间,真真切切体现在人的每一言每一行的那个当下,实实在在体现在人的每一个心念与行为的彼此相契与协同。具体到老人心灵呵护服务,用心倾听与否,可以通过一些外在的形式和现象表现出来,掌握了其中规律,便有助于我们检测自己的用心状态和程度,及时调整,臻于至善。

1.表情、姿势、声音、情绪等的表现

在服务老人的过程中,为了让老人感受到我们的用心倾听,有时候确实需要通过一定的外在表现形式,通过我们的表情、姿势、声音、情绪等的变化来展现和强化老人充分表达后的成就感和舒畅感。

我们在倾听时,需要取一个合适的体位,视线以与老人平行或略低为宜,位置以能彼此直视为宜,避免老人需要侧身、扭头才能实现目光的交流,增强老人的舒适感。我们可以与老人相对而坐,或者坐在老人的床边,或者侧坐在床头俯身与老人交流。与老人保持适当的距离,太近,给人压迫感;太远,有疏离感,而且不容易使对方听到。

在倾听时,我们可以通过面部表情、声音、情绪和身体动作等,传递我在听着我跟您在一起我对您说的很感兴趣您说得真好等积极信息。比如,眼睛可以瞪得大大的,显示出你对话题的好奇;脸上始终保持微笑,或者开怀大笑,显示出你对话题的理解和会心;用点头表达你的赞许;用有道理您说的是您了不起等肯定性的简短词汇表达你的同情和支持;当老人讲到高兴的事情时,你也跟着高兴,表达你的分享;当老人讲到伤心的事情时,你也跟着沉重,表达你的关切。同时,我们要保持目光与老人的适当交流。不可目光游移不定,侧视他处,显得心不在焉;也不可长时间直视对方,显得咄咄逼人。

2.是否做到用心的评估标准

所谓用心,其实就是一种高度专注的状态,就是我们的心全然地专注于此,身与心同在,一切行为、言语、表情和动作都与心相应。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能不时有机会觉察到自己用心的状态。比如,我们可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我们专注于阅读、写作、考试或某一件事时,往往忘记了外在世界的一切,连外面的雨声、雷鸣、狗吠都充耳不闻,甚至也能短暂忘记身体某个部位的疼痛。这就是用心的状态。又如,当孩子生病,母亲在悉心照料和呵护自己的孩子时,母亲可能完全忘记了喝水吃饭,而并不感到干渴和饥饿。这就是用心的状态。

具体到老人心灵呵护服务实践中,做到用心其实并不难。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如下几种对自己状态的觉知,来感受用心的美妙。一是觉察自己内心无杂念、专注。一切个人的琐事、烦恼、情绪都化于无形,身心完全融入倾听老人诉说的情境之中。时间流逝,都可能浑然不觉。二是觉察自己与老人的心灵相通。老人的情感表达能够引起你的共情甚至共鸣,对于老人的际遇你可以做到感同身受,快乐着你的快乐,悲伤着你的悲伤。三是觉察自己内心的顺畅感和愉悦感。在与老人的交流中,不必刻意而为,也无需勉强应付,而是一切都自自然然地发生着。你仿佛是与故友重逢,殷殷叙旧;又像是观看一部老电影,重温岁月长河里那逝去的点点滴滴;或者,还像是阅读一部经典,你读出了生活百态、人情世故甚至智慧闪烁。总之,当走出老人的生命世界时,你有一种娇嫩的肌肤滑过天鹅绒时说不出的柔软顺畅,还有一种经受生命的洗礼后似有所悟而又难以言表的愉悦。你突然深深感受到了人间的美好,感恩自己是多么的幸运和幸福。在这当下,你就用心了。

    3.当觉知自己没有做到用心时,应如何调整?

由于某种原因,可能导致我们一时难以做到用心的状态。比如,服务现场环境的嘈杂、老人的冷漠或拒绝,或者出现了其他突发情况,扰乱了我们的心理预期,从而使得我们的心境出现散乱或者慌乱的情况。此时,首先我们应该及时觉察到自己的状态,然后及时作出调整,努力让自己找到清净安稳的感觉。

可以通过一些合适的方法来调整自己的状态。比如,可以通过零极限的方法,在心中反复默念对不起,请原谅,谢谢你,我爱你,让自己臣服和柔软下来。很多时候,由于我们自己的内心与外在世界存在着冲突和抗拒,从而产生排斥和慌乱。此时,只要我们能率先臣服和柔软下来,任何冲突和抗拒将由于无处着力而烟消云散,排斥和慌乱的情绪自然可以得到消解。另外,心中默念不分析、不评判、不下定义的核心价值观,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其中道理是一样的。因为我们外显出来的状态,其实都是我们内心对外在世界进行分析、评判和定义后的投影。通过反复重温不分析、不评判、不下定义的心法,可以帮助我们清理内心的杂念,保持专注的精神状态,全神贯注,心无旁骛。

对于有宗教信仰或者愿意接受宗教方法的义工伙伴而言,运用默念佛号或默祷的方式,也是极为有效的。

三、倾听时的应答技巧

    总体而言,倾听时并不需要太多的应答,尤其要避免刻意的应答和抢话。一般情况下,我们只需要做一个忠实的听众就已经很好了。老人的思维和表达的节奏会比较慢,而年轻的倾听者的思维和表达的节奏比较快,常常容易出现年轻人抢话头的情况。我们应该保持对自己状态的觉察力,及时调整,让自己的生命节奏真正慢下来,尽量做到与老人同频。在具体的老人心灵呵护服务中,有以下几种倾听的技巧值得借鉴。

    1.当老人高兴时,分享高兴。当老人讲到高兴的事儿,比如童年的趣事、儿女孝顺、生活富足、饮食可口等等值得高兴的事情时,我们可以直接通过语言来分享老人的高兴,如您真有福气您真有趣您好有口福等。快乐着你的快乐,就是最好的分享。

    2.当老人悲伤时,共情,表达感同身受。有时候,老人难免会讲到一些伤心事,比如生活的艰难、政治运动中遭受批斗、老伴儿去世、身体的疼痛等等,我们在倾听老人尽情表达的同时,可以通过沉重的表情和简短的同情话语表达出跟他在一起的那份爱与陪伴。最好不要使劲儿劝慰老人,更不要给老人讲道理,做分析。悲伤着你的悲伤,就是最好的分担。

    3.当老人愤怒或情绪极端时,用低烈度的词汇肯定其情绪的同时降低其程度。当老人表达出对社会和他人的不满甚至怨恨时,我们可以使用您感觉不是很舒服”“您有不同的看法”“您不太愿意接受等比较中性的表达方式,来置换老人的极端言辞,从而达到软化和弱化老人情绪的目的。比如,当老人责备自己的孩子很不孝顺时,我们可以用您感觉到您孩子不是很听话他还需要提高等降低老人情绪烈度的语言来平伏老人内心的抱怨。当老人埋怨养老院的服务不好时,我们可以用他们正在努力改进”“其实您不喜欢给人添麻烦等来应对,避免伤害到养老院的工作人员。

    4.挖掘老人的闪光点,并赋予其更高的意义。

    在倾听和交流中,发现和发掘老人过去的价值,也就是追寻老人的人生历程,从中发现和采撷老人生命中的闪光点。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帮助老人重新审视自己的一生,从平凡中解读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增强老人的自我认可度和在家人亲友中的崇高感。比如,在聊天中,可以重点发掘老人正值少壮时期的事迹,引导老人回溯自己的历史。一般情况下,一个人在青少年和壮年时期的所作所为都是一生中最值得称道的部分,也是老人记忆犹新、津津乐道的内容。子女家人可能已经无数次地听到老人对自己过去事迹的唠叨,甚至会产生厌烦感。因此老人也需要一个忠实的倾听者。我们不仅只是做一个倾听者,以满足老人表达的诉求,同时还是一个发掘者,敏锐地去发现老人的闪光点,并迅速作出充分的肯定,表达赞赏之意,甚至有意地予以拔高,让老人从回顾自己的生命历程中重新认识自己的人生价值。原来我的一生还做过这么多有意义的事情原来我还是一个做过这么多好事的好人原来我的存在对这个社会和我的家庭是那么的重要。伴随着老人叙述的深入,我们将一个又一个的闪光点找出来摆在老人的面前,其实是送给老人一个又一个的礼物,让老人喜乐祥和。

    5.引导老人明理,从纠结中走出来

一般情况下,老人都是明大义、谙世道、有智慧的人。但是,有时候也难免一时糊涂,对于过去岁月里的一些事情难以释怀,甚至还耿耿于怀。在陪伴老人的时候,可能会听到老人的一些抱怨、纠结和义愤。我们一方面是做一个忠实的倾听者,让老人尽情诉说达到倾泻消极情绪和内心郁积之气的目的。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伺机予以巧妙疏导,引导老人明理,从抱怨、纠结和义愤等不良情绪里走出来,帮助老人还给自己一个轻松惬意的晚年。

老人容易抱怨的事情有:过去领导对自己不公,工资奖金没涨上去;同事对自己不好,打小报告,陷害人;现在社会风气差,贪腐横行;现在年轻人不讲礼貌,只讲享受,不讲奉献;等等。当出现这种情况时,作为倾听者,切忌一唱一和,强化老人内心的看法;亦忌说教和与老人辩论。最好能根据当下的情境,用一些有智慧的语言引导老人走出认识上的误区。比如,您现在不也过得好好的吗?不跟他们计较;毛主席他老人家不是讲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吗?等等。或者适时拿出一些有哲理的诗词或名言警句,跟老人一起念诵。

当然,能引导老人明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我们具备较高的综合素养和丰富的人生阅历,不可轻易运用,不可有度人之心。

   四、需要注意的事项

1.现场环境嘈杂混乱,怎么办?

一般情况下,服务现场若环境嘈杂混乱,则不利于开展老人心灵呵护工作,老人和服务者双方的身心均不易安静平和下来。需要具体分别不同的情况而采取适当的措施,尽量改善现场的环境。

如果老人因为耳背,而把电视机的音量调到很大时,可以先征求老人的意见,把电视机的音量调小。但在结束服务离开时,要记得恢复调高音量到合适状态。

如果因为房间外面车辆或施工等噪音太大时,可以在征求老人意见的基础上,虚掩或关上门窗。

当老人与其他老人合住时,可能护工需要在浴室里给其中一位老人洗澡,弄出哗哗的流水声。则可以与老人在一起坐着,或祥和注视,或抚触沟通,或同频呼吸,使用不需要语言的交流方式。切不可要求护工轻声一点或要求其暂停手中的工作。

若老人房间内有护工或其他人员进进出出,打扫卫生,整理床铺或忙其他活儿,则可以先安静地退居一旁,或暂时退出房间,待时机合适时再继续服务。

    2.老人方言口音很重或口齿不清,听不懂,怎么办?

    老人可能由于中风等原因,导致讲话困难或口齿不清,或者由于方言口音很重,而导致难以听懂。在这种情况下,内心不能着急,不必去强迫自己一定要听清楚老人讲什么,只要掌握了一个法宝——用心倾听,就可以了。老人的很多话语,并不需要我们有明确的答复或判断,爱就好,在就好,听就好。我们可以用点头或我在听着呐您讲得好等积极性的简短语言,来表达我们那一份与老人同在的感觉。

    3.老人不断重复相同的话题和内容,怎么办?

    忆旧和重复过去的记忆,是人进入老年后常见的交流与表达习惯。尤其是那些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老人,由于记忆功能受损,往往只能重复表达相同的话题和内容。在倾听时,不管老人重复多少遍,我们应该尽量做到每一次都像第一次听到一样,充满了好奇和兴趣,切不可提醒老人又重复了,或打断老人的话语。逐渐地,我们会发现,不管我们陪伴什么样的老人,对于自己的生命来说,都是一次难得的修行。

    五、案例解析

1.案例一

    还记得第一次见韩奶奶的时候,奶奶向我们倾诉她的坎坷历程,儿女意外过世,自己的身体不好,心情也不好,还留下了眼泪。还记得当时的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尴尬地不知道该做什么,心里也很难过,服务过后感觉自己很不轻松,觉得什么也没帮上。(点评:当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手足无措,不知道如何应对,是很正常的。在一位年事已高的老人面前,以我们年轻人的智慧和阅历,去安抚或劝慰她,都显得那么稚嫩和无知。但我们可能会有一种想帮助老人的强烈愿望,若做不到时,便会有失落感和负疚感,把负能量带回家,让自己感觉不轻松。在实践中,曾经出现过这种情况,年轻人兴冲冲地进入养老院陪伴老人献爱心,但看到老人在岁月雕刻下极其苍老瘦弱的容颜、有点古怪的脾气和不一样的表达方式与内容,内心便遭受了极大的震动,以至于难以忍受,仓惶离去,不想再来。其实,老人心灵呵护工作,看似简单,实际上还是需要接受一定的培训和学习,掌握一些基本的理念和方法,才能做好爱与陪伴的工作,也才能真正感受到自我成长的喜悦,而不是伤害。)

    时隔一个月,第二次再来到奶奶身边。在这段期间,我在服务中聆听大家的分享和老师的督导,体验到陪伴是不分析、不评判、不下定义,就是爱与陪伴,在陪伴中觉察自己的感受,觉察自己有没有和老人在一起,还是掉进了自己的判断里。(点评:爱与陪伴的核心价值观。)又见奶奶,这次是带领两位义工一起过来。奶奶说到一半又给我们讲述了她的坎坷经历,(点评:不断重复过去的话题,沉浸在怀旧里,是人到老年的常见习惯。)这次我觉察自己的念头,是在听老人说,还是在可怜老人,掉入自己的恐惧中?(点评:时刻保持自己的觉察力,不被他人的情绪牵引走,也不掉进自己的情绪里。)这次全然地倾听,让我听到了和上次不同的东西,听到老人对儿女的想念,听到老人从困难时期过来的不容易,听到她需要爱。(点评:当我们不再分析、评判、下定义时,当我们全然融入和真正用心倾听时,世界就改变了。其实是我们自己改变了,改善了。)我们用目光支持着奶奶,这次用心去感受,并勇于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奶奶,我们了解您,懂得您的不易。奶奶顿时流下了激动的眼泪。那一刻,我感受到奶奶知道我们懂她,眼泪是她情绪的抒发,她信任我们。(点评:通过眼神和简短积极的语言与老人共情,传递那一份感同身受。用心温暖心,用生命呵护生命。)

生命与生命的连接、信任是美好的。之后,奶奶自己从自己诉说的悲惨经历中慢慢拉回到当下,说说现在的情况和我们的情况。深深地感受到,陪伴生命就是用心倾听生命,这是给生命留有的最大空间。通过我们彼此的陪伴,生命自然会找到自己生活的力量!(点评:我们的陪伴总是短暂的,但是,将老人自身本具的那种力量激活,自己对自己的陪伴,则无处不在。)

这种陪伴和信任,用心的倾听给我的生活也带来很大的改变,对待我自己的家人和同事,我也会想到这样的陪伴,给大家留有最大的空间,不去担心她们,就是爱与陪伴,一起成长!(点评:通过爱与陪伴,其实最大的收获者是我们自己。我们能接受到在学校里、课堂上难以学到的生命教育,使自己获得提升,解决自己的问题,让自己的生活与工作变得更加美好。这也是许许多多的人愿意投入爱与陪伴的事业,并且乐此不疲的原因所在。)

2.案例二

我爱听老人们讲他们的故事。每一个老人都是一部活的历史。

养老院有一股特殊的味道。时间在这里沉淀下来,沉淀成一个个说不完的故事,当然还有身体各个部位的病痛。老人像一尊尊雕塑,有些常常很长时间一动不动。时间仿佛也是静止的,太阳、清风、树木显出它们本来的样子和意义。每个生命发出温和而不刺目的光芒。都市的繁忙与喧嚣在这里没有影踪,一寸一寸的阳光,一寸一寸的光阴,在轮椅上,在无法分辨的晨昏中,慢慢移过去、移过去。有人去了,有人来了。无从珍惜,也无从悲伤。剩下的只有平静。

今天受到同行的义工高老师的启发,我也开始写服务日记。她说她已经服务了103位老人,每一个都有记录。她的认真让我佩服。(点评:新义工向老义工学习,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是老人心灵呵护实践中的重要一环。)

今天是我第一次去这个养老院。我开车用了四十分钟到达。这个院在通州,那里人少楼多,飞机从天上飞过去的时候声音很大,样子也看得清清楚楚。

它有一个大院子,里面花木扶疏,还有一块一块的小小的菜园子。一共三橦公寓楼。我们集合的场地是会议厅兼一个小教堂,里面桌椅都套着藕荷色的衣套。(点评:爱与陪伴,是心灵之旅,也可以是一次真正的外出旅游。以积极阳光的心态看待外在的一切,处处都是美丽的风景。)

上午,我和两位义工同伴来到了胡奶奶的小屋。来之前只知道她90岁,是个老革命军人。(点评:对于老人的过往经历和其他信息,若能了解一些,可以有助于我们有针对性地展开话题和选择陪伴的方式。但前提是必须能做到不分析、不评判和不下定义。否则,将容易被某些似是而非的信息所干扰。比如,可能会从养老院或其他人那里获得信息,说老人很固执,脾气很坏,不友善等等负面信息,造成自己还没见到老人的时候就产生成见,甚至担心害怕。其实,每个人的感受都是主观的,人与人之间的缘分也各不相同,在别人那里,老人是那样的,但是,在你这里,老人却可能完全不同。爱与陪伴,不需要刻意地去提前了解老人的信息,尤其不要被某些信息拘束住。听到任何信息,都要秉持不分析、不评判、不下定义的心法。)

进去的时候,她正坐在桌前。看到我们,就说:你们是不是谁谁谁?我们说:不是。她于是问我们三个人每一个人的名字,说下次来就记得了。然后又写下她自己的名字。(点评:对于初次参加陪伴服务的新人而言,如何做好开场白,可能多少会有些忐忑。其实,老人是很有智慧的,我们只需要顺其自然就好了。)

简单的问候,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奶奶开始给我们讲她的故事。

她说家乡在湖南,当时在非常有名的周南中学读书。我后来查了一下,周南中学是朱剑凡先生留日归来后,变卖家产创办的一所女子中学。当时,父亲要她嫁给一个正在厦门念大学的有钱人家的男孩,她不同意,执意抗婚。跟父亲和继母发生冲突。她的二哥回到家也为此事跟继母吵,结果不小心把继母推下楼梯,受了伤。我立刻觉得这一幕特别像琼瑶剧《情深深雨濛濛》里的剧情,夸张、浪漫。于是父亲把她和二哥赶出家门,他们在同学家住了三个月,学也上不成了。

当时是1949年,她和二哥于是报名参军。她说那时候根本不懂什么是革命,就是为了吃饭。她的父亲听说他们参军,到部队来找他们的领导,让他们回家。他们不肯,只在过年的时候回了一趟家。家里摆了一桌丰盛的宴席招待他们,可是她说一口也吃不下,她和二哥又不愉快地走了。我喜欢听她说这些细节。她也只说细节,但是她很少抒情。追问她才说:不高兴,谈得不愉快呗。

于是她就到了南海舰队。她的二哥参军后,有一次打完篮球,浑身是汗,一头扎进湖里游泳,意外去世。我没再仔细追问。

接着说她到南海舰队,她做的是教育工作,教中学。当时许多军队的干部没有文化,成立速成中学,她就教他们,语文数学什么都教。后来,她又教小学。她给我们看她的黑白老照片,四个年轻的女孩子,穿着海军服,都留着很长的辫子。她说这个是在海南岛上立二等功时的照片。这一幕又让我想起海南岛上《红色娘子军》的故事。

不过到了30岁她还是单身,于是组织给介绍了一个军人,应该是个干部,她不同意,说他文化不高。于是组织上的人就不高兴了,说新中国是以工农立军,看不起工农军人?这个大帽子一扣,她只好同意了。结婚以后倒也幸福,丈夫文化是不高,但是人很忠厚。他写报告发言稿什么的,她就帮忙修改。他们有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

她的小屋是一个人住,有一个阳台,外面是一堆废墟,刚刚拆完的房子剩一堆乱砖堆在那里。窗台上摆着好几张照片,她说这穿白衣服搂着她的是女儿,还有一张是外孙女。外孙女小时候一直住在她的家里。她还从抽屉里费力地抽出一张她和丈夫的合影,看起来是中年时的合影。她笑着,样子又有阳刚之气,又有女人的温柔。她的丈夫有着一张圆润饱满的脸,高大魁梧,额头很宽。我们夸他们般配,她的丈夫精神,她很开心。

上世纪80年代,她的丈夫病了,应该是很严重的病。她那时候已经转业在地方上工作。她说我要保人,所以她放下工作,专心照顾丈夫12年,等丈夫过世后,她再工作已经不可能了。所以她说自己现在什么都不是,好的一点,算是老军人,看病全报销,住老年公寓的钱需要儿女贴补一点。(点评:就是用心倾听。我们经常能有意外的收获,从老人口里了解那一段在历史书上看不到的峥嵘岁月,感受历史的真实和普通民众的生活。)

她眼睛不大好,睁不太开,似乎总是含满泪水一样。耳朵稍微有点背。跟她说话要大声一点。有一次说什么她没听清,她大声说:我跟你说我没有家,这里就是我的家。我原来有房子,儿子在生意上赔了钱,房子也就没有了。说到这里,她也并不抱怨她的儿子,也无伤感。

她的床头有一幅字,她说是她以前住的养老院里一个朋友给她写的:静坐常思自己过,闲坐莫论他人非,能忍受乃是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敬君子方显有德,怕小人不算无能。退一步天高地阔,让三分心平气和。

她念了一遍之后,说觉得写得很好。

又开心地说起她的军旅生涯。曾经有一次带过部队,都是男的。他们觉得她是女的,不行!第一天练操,她喊一声:立正,向右看齐。

奶奶这一喊,把我们都震了,铿锵有力,底气十足。她说她这一喊,没有人说她不行了。

奶奶还爱唱歌,我们一起唱《共产党好》《歌唱祖国》,她把词都记得很清楚,最后我们一起唱了一首她家乡的歌《浏阳河》。

跟她道别时,我轻轻拍拍她的背说:谢谢您,我很愉快。她说:谢谢你们。又把我们每个人的名字说了一遍。

然后说:“THANK YOU. BYE

我们说我们每周一都来这个养老院。
   
她又说:“SEE YOU NEXT WEEK!”

这几句又把我们震了。她说这是老年大学学的英语,是下周见的意思。

看到她,活到90岁,还那么健康,那么自立自足,真是生命的奇迹。

感恩您,让我们和您在一起。

   (点评:1.爱与陪伴,常常并无定法可循。做就好,在就好,爱就好。爱与陪伴的最高境界,就是不刻意使用任何技术,而是一切都行云流水般的自然天成。2.这位义工伙伴确实非常用心。除了用心倾听和陪伴,还用心记录下陪伴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和心路历程,记录下自己在爱与陪伴中的成长脚步,也为后来者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参考。感恩这位义工伙伴。)                                              

     3.案例三

    刚开始,王奶奶有些拘谨,义工们自我介绍后,分别落座。义工们只是听老人在说,老人家是从上海招到北京的电报员,对发报技术特别熟悉。奶奶一直在说,义工一直在听,全神贯注,全然的在一起。奶奶说到她住几天就要走了的时候,义工们还会感到惋惜,下次就听不到奶奶讲故事了。最后就像是一群孩子来看奶奶似的,奶奶说了很多很多,还和义工们留下了纪念照。

    临走时候护工进来,说奶奶不是马上就要走了,住了有些日子了,要一直住下去。不分析、不评判、不下定义,就是义工们的这份倾听,这份在,在这个当下,不论你说的是真还是假。我们在一起,就好。(点评:当我们全然放空自己,不分析、不评判、不下定义,就是爱与陪伴时,面对的每一个生命都是圆满具足的。一旦当我们在内心里给老人贴上健忘的标签或任何其他标签时,就会障碍生命与生命之间的连接和交流。)

4.案例四

那段时间去养老院,院方总是让我们去陪陪孙大爷,因为孙大爷最近颈椎病越来越严重了。颈椎病手术后,本来以为可以有用,结果一年以后从需要坐轮椅到卧床,心理上一直接受不了,常常表达悲观的情绪,想安乐死。

于是,下午我和一位义工去陪伴孙大爷。护工大姐很热情地招待了我们,孙大爷正躺在床上,看我们进来,礼貌地与我们打了招呼。我们靠床坐下。   

坐定,孙大爷就唉声叹气起来,说:现在卧床了,天天躺着,没什么意思啊。可以听出孙大爷很想和别人说说自己的那个感受。我们就静静地听他说,时不时地点头,接纳他的这个感觉。是,突然卧床了,是不舒服。大爷继续说着:整天都要别人照顾,以前还能走几步,现在也走不动了,双手还发麻,就像摸着沙子一样。(点评:觉察老人的状态:老人有情绪、抱怨,想诉说。我们就是用心倾听,就是全然接纳。)说起双手,我问:“平时也做做手部运动吗?大爷说:也搓一下,活动一下。我和大爷一起做搓手的动作。(点评:适时把话题岔开,引导老人从不良情绪中走出来。灵活运用搓手这种动态沟通的方式。)

大爷问我:如果可以安乐死,多好。”“都是一种选择。”“可是国家不允许啊,我就觉得现在像我这样的,就可以安乐死。也没什么价值了,还花钱,现在住这里,还请一个护工,哎……”我客观地和大爷聊了一下我了解到的安乐死的情况,和我认为为什么国家不同意安乐死。大爷其实很明白其中的道理,只是觉得这是一种解脱现在状态的方法,他还没有想到其他的方法。所以,我从话语中听到大爷想的是从这个状态里解脱出来,而不是真想这么快的离开。(点评:只要用心倾听,就能从话语里听出真实的心声来。别人说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别人在想什么。若不能把握此点,在交流中就可能容易造成误解甚至不悦。比如,如果老人提出想安乐死,我们就信以为真,马上表示同意并帮助联系相关事宜,那么,肯定会让彼此尴尬,不欢而散了。放空自己,不分析、不评判、不下定义,就是爱与陪伴。看到老人的需要,不去评判他,用心地听着他的诉说。

大爷说完现在自己身体的状态,说完对安乐死的想法,又开始说为啥得了颈椎病。以前大爷很喜欢写书、看书,工作也是文字工作,整天伏案工作,长达几十年。虽然平日里爬山爱运动,但还是颈椎出了问题,前年动了手术。此时,我似乎抓住了一点,便问:大爷你做手术时多少岁?大爷说:“76岁。扎了三根钢钉。”“大爷,76岁的年纪这么大一手术啊。”“是,医生都说不是看你底子好,这个手术就不做了。”“大爷,你看你之前的运动没白费。”“是啊,那时候退休住这,就这香山,几乎每天都去。哪里有活动也去。确实,大爷以前住自理区,可是有名的活跃分子,还老给别人送自己写的书。大爷说起这些,神采奕奕的。于是,大爷开始教导我们现在要注意保护颈椎,不能用坏了。说着说着,就说到了世界局势,足不出户,也知天下事啊。(点评:用心与老人建立同在,感受他的感受,老人才愿意倾吐,倾诉时只有陪伴者用心才能抓住闪光点,适时跟老人分享,让老人看到不一样的自己,看到更多的可能性。

陪伴的时光,就在这样一人说着一人听着、陪伴着、应和着中逝去。(点评:与老人同频共振,达到祥和的状态。整个过程就随顺着老人的频率,但始终保持自己的祥和,这样才能看到老人的祥和,感受到老人对身体、对他人、对社会的爱。

我相信生命是多面的,张大爷只是呈现了一面,这一面是带着自我的突破、挣扎、失落和渴求。(点评:每一次陪伴,就是经历一次生命的洗礼和成长。)

陪伴他,只是陪他聊他当下最关心的,不带情绪,不带评判,只是如水般自然陪伴。我坚信他自有力量穿越现在的生命,圆满自身。(点评:不分析、不评判、不下定义,就是爱与陪伴。相信老人自性具足的那份力量和智慧,一定能陪伴他与生命和谐,与死亡和解。)

就在这份相信下,我看到孙大爷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关心我们,生命很丰富。

5.案例五

纪伯伦曾说:我的心灵告诫我,它教我去看被形式、色彩、外表遮掩了的美,去仔细审视人们认为丑的东西,直到它变为在我认为是美的东西。

今日下午的服务,可以说,我和另一位义工几乎是被老人拖进房间的。刚一坐定,老人向我们发起了牢骚,说道:太危险了,上午他们用微波炉热菜,油太多,结果菜在微波炉里爆炸了,幸亏有人及时断电,才没有发生火情。还有楼道的灭火器也不能用了,要是有火灾后果就严重了。同房间的老太太剩菜倒在垃圾桶,也不及时清理,太有味儿了……”

我们一边耐心地听着,一边插空儿向老人解释,我们不是这里的管理人员,我们是老人呵护中心的义工,是来陪您老的,看得出来,您是希望大家生活在一个安全舒心的环境里,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点评:用心倾听的力量,在于为老人的平淡生活找到一个宣泄的空间。在老人做情绪的宣泄时,我们只需要用心倾听,就足矣。任何解释、分析、论理和说服都是多余的。当老人宣泄完后,就能恢复平静了。)

看老人在说完刚才发生的事情后,情绪也渐渐平复下来,我们和老人唠起了家常。老人今年86岁,除了耳朵有点背,身体非常硬朗,退休前是一家化工厂的安全检验员,怪不得老人安全意识那么强。老人还有一个很酷的名字,恢真(老人开玩笑说是恢复真理)。老人家爱读书,自称是个文化人,床边放着《王蒙自传》《读者》等书籍。又说道:隔壁的老人不读书,不看报,有一次电视里听到主席讲话,问我,谁是习主席,他是男的还是女的?你说这没文化的差距和我们现在贫富的差距一样大呐。老人说完和我们一起开心的笑着。

现在的大学生毕业,先让他们到企业去锻炼,经受住考验再提拔任用。”“一个人不能总想着自己,总得为别人做点什么,这样活着才有意义老人如是说。

在这次服务中,我们能够放松地耐心安静地听老人讲话,不评判,不下定义,而是用心去觉察。这样才能听到老人牢骚背后真实的声音和良苦用心。即:出于职业习惯和内心的良善,老人对养老院、社会、国家的一份责任和大爱!(点评:用心倾听,听着就很好了。用心,才能交流;倾听,没有评判。)

六、现场模拟

1.体验方式一:两人一组,分AB角色。A扮演老人,B扮演义工。老人不说话,B用心感受A的状态。然后互换角色。

    体验方式二:两人一组,A为诉说者,B为倾听者。A先对B说一件开心的事,然后再说一件令自己困惑的事情。更换角色,AB角色互换,重复前面的行为。其中倾听者在倾听过程中不允许说话,但允许眼神注视对方,支持对方。

2.每一位扮演者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感受。